孔子议论到季孙氏时,说:"他在自己的厅堂中奏乐舞蹈使用了六十四人,这种事他都忍心做得出来,还有什么事他不能忍心去做呢?"
仲孙,叔孙,季孙三家大夫在祭祀他们祖先的时候,用天子的礼节唱着<<雍>>诗撤去祭品.孔子说:"<<雍>>诗上说:助祭的是四方的诸侯,主祭的是庄严肃穆的天子.这诗句怎么能在三家祭祖的庙堂上唱呢?"
孔子说:"做人,却不仁不义,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呢?做人,却不仁不义,音乐对他有什么用呢?"
林放问孔子的本质是什么,孔子说:"你提的问题意义很大啊!就一般礼仪说,与其奢侈浪费,宁可朴素节俭,就葬礼而言,与其在仪式上做得周到,宁可内心真正悲哀."
孔子说:"地处蛮荒的国家虽然有君主,还赶不上中原各国没有君主."
季氏要去祭祀泰山.孔子对冉有说:"你不能阻止这件事吗?"冉有回答:"不能"孔子说:"哎!难道泰山之神竟不如林放,会接受季氏越礼的祭祀吗?"
孔子说:"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.如果有争的话,也一定是射箭比赛吧!但比赛时也先是互相作揖而后登堂,比赛走下堂互相敬酒,这样的竟争也还是君子之争啊!"
子夏问:"美丽的脸笑得真好看啊,黑白分明的眸子真妩媚呀,洁白的绢上画着花儿啊.这三句诗是什么意思?"孔子说:"绘画先有白底然后画花."子夏说:"那么,就是说礼乐卷土产生在仁义之后?"孔子说:"对我有所启发的就是你啊!现在可以和你谈论<<诗经>>了."
孔子说:"夏朝的礼,我能说出来,但它的继承者杞国不足以作证,殷朝的礼,我能说出来,但它的继承者宋国不足以作证.这是杞国宋国的典籍资料和贤人不够的原因.如果有充足的资料和贤者,我就可以用来作证了."
孔子说:"禘祭的礼仪,洒初献之后,我就不想年了."
有人向孔子请教关于禘祭的道理,孔子说:"我不知道.知道的人治理整个天下,好像把东西摆放在这里一样容易吧!"孔子边说边指着自己的手掌.
孔子在祭祀祖先时,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,祭神的时候,好像神真的在那里.孔子说:"我如果不能亲自参加祭祀,就如同不祭祀.'
王孙贾问道:"与其讨好奥神,不如讨好灶神,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"孔子说:"不对.要是得罪了上天,就没有可祈祷的地方了."
评论